阳明桥上沉思录


写在开头

这么说吧,都在浙大上了半年学了,回头再想想“上浙大”这件事,仍然感觉不可思议。
可能是复旦数学系这个梦想一直伴随我高中吧,就没怎么太在意其他学校。而浙大在苏北地区尴尬的地位,就是说经常被问“哦浙大啊,是一本吗”,导致三年来唯一接触浙大的途径竟然是某浙大忠实粉丝(老爸)日常饭桌上的唠叨。
但无论是机缘还是巧合,ZJU,可以说是我2021最不后悔的一个选择。

第一个月的神奇故事

如何进校门

因为行程码星标不退所以坐着急救车第一次进学校大门,刚要做核酸星标突然没了于是被无情地丢到校医院外,接着被不靠谱的导航引到垃圾桶旁与一排纸箱子大眼瞪小眼,想说我这个开学经历怕是永生难忘。

关于迷路

身为全国资金top2的大学,又身在紫金港这个不断开发的校区,入学第一天就能迷路三次。先是逛完图书馆不知咋地绕进东教最后出不来,紧接着化学楼旁赏完花绕了五圈愣是没找到去食堂的路,最后为了打卡临湖餐厅傻乎乎地在它对面楼里愉快地转了不知道几个来回。
好吧,实话实说,就是现在我觉得自己还是有迷路的可能性……

来自碧峰与武侠的缘分

工信大类的学生几乎都住在碧峰,开学前就觉得那是所有宿舍里最有武侠气息的名字,嗯,或许是想到了《天龙八部》里的缥缈峰(不错我们对面就叫紫云)。
而事实也的确如此。
第一天晚饭后一眼就看到云峰书店展示在店外架子上的某书《笑傲江湖》,不知为何与其他什么数分、数逻等诸多学术气息浓厚的参考书放在一起居然毫无违和感……
而进了宿舍第一感觉竟也是“神仙姐姐的洞府”,当真是要啥啥没有,极简主义被发挥到极致(不过男生宿舍还是相当不错滴,唉,抹把工科女生的泪水),但是仔细研究下来也能贴上“宜居”的标签,独卫+自主洗衣机,顿时又有了段誉发现神仙姐姐玉像的喜悦心情。

有关我专业的惊讶

不知道为什么,在浙大很多人初识我时,线上觉得我是个男生,发消息以“兄弟”“哥们”相称,搞得我经常哭笑不得;线下又笃定我是个文科或社科的学生,得知我专业后经常绕了个圈仍不停重复“不像呀不像呀”。
好吧,我承认,我就是工科生的身份,文科生的灵魂。

学习

课程

“精准”,是我当初选择浙里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大类招生,实在是陷阱太多。浙大一个挺不错的点就在于它的工信大类还是比较集中在信息领域的,算是少数“对得起自身名称”的组合了。因此大一上的学习科目并没有太多游离或不相关的学科,我甚至发现自己其实是高中同学里大一学业较为轻松的一只。微积分、线代、C小程、大英,便是整个秋冬学期主攻的四门,当然还有一门划水的思修。
微积分是我最感兴趣也是最喜欢的一门,虽然有高中11分钟速成微积分的不堪过往,但在大学自己沉下心慢慢推敲,逐步发现其中乐趣的过程,是我高中所不曾体会的。线代实在是学得很难的一门,尽管老师讲得很详细很负责,然而我自始至终也只能把它看成一门应试的学科,小测裸考大考抱李永乐,学习过程没多大乐子可言。这里或许就要牵扯到国内外的教育差异,这也是我看线代MIT课时有思考过的问题:国内的学习很多仍停留在”灌输概念和定理“的阶段,由于我本人更喜欢理解而不是记忆,学线性空间那儿真的是纯靠自学;Strang老爷爷的课呢,开始学很大可能会觉得与当前课程脱轨,但坚持下去你会发现他向你展示了这个知识最本质的一些东西,再将其与课本的知识联系起来,融汇的感觉真的是特别舒坦!
小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说实话这个理论真心把我整的好惨,平时作业实验满分,理论,呃,就是个拖后腿的,甚至最后期末考,严重怀疑没满绩就是被理论拖下去的。但是谈到程序设计的根本,我觉得还是在实操。虽然经常被pta各种神奇操作气到想骂人,但一遍遍debug之后看到自己一行行敲出来的这个冰冷玩意变成一个黑乎乎的shell蹦到面前,真的是一种充满奇妙和满足感的体验。说到底程序设计这门课,算法设计和程序书写,才是它的核心所在吧。现在特别期待下学期的大程课,应该是要组队写一个大程序啦。
大英的话,首先是来自上海和苏南同学的冲击,真的是把我那么一点小骄傲给击了个粉碎,不过也因此触发雄雄的斗志。开学摸底考就感受到听力的难度,后面两大题直接云里雾里,连选项都不知道怎么填的,最后也很是真实的拿了六级(最高是七级);四级口语虽然不难,但我也意识到自己口语表达的欠缺。当然点赞我的大英老师,觉得她和磊磊的教育理念很接近,不拘泥语法重视语言文化,每节课几乎都给我或多或少的启发。简单来说英语还是要一以贯之地磨练下去,不用太焦虑当然也不能太松懈。
最后成绩的话,综合成绩4.5+,有些许遗憾,但总的来说大体还可以,尤其体育满绩真的很意外很开心哦。

学习中的一些思考

其实上面一章已经有一定的涉及,接下来想说一些零碎的想法。
秋冬学期最茫然脆弱的时候,便是国庆后的专业分流。虽然入学前已经谈稳,但当时的内心承受的压力与紧张,至今仍印象清晰。种种传言,各路大佬,这是我进入工信以来第一次感受到信竞生的碾压,真的是毫无招架之力,只能如自我调侃所言”笨鸟先飞“,努力学习与钻研。真正面试的那天也得到三组15人只有俩女生的神奇尴尬现场,以及某面试老师凌厉五连问导致我面完直接崩溃的苦笑回忆。有一段时间是真的想过放弃,想选那些冷门一些,压力小一些的专业,直到和某深聊天时才惊醒,”这是很正常的事,你也是很厉害的人“。是啊,分流也是我上大学后一个很重要的断点,提点我清醒亦给予我斗志。回首,不知坎途,只觉风来。
前几天十大热帖,核心内容是批评浙大诸多不合理做法,读完很有感触,但部分内容却存微议。可能是不同专业的原因吧,某浙确有许多嘈点,尤其在行政方面。但我是真心喜欢并迷恋浙里自由且包容的氛围,这也是我高中时求而不得的东西。上大学的终极目的,以为并不在成为各种光环加身的存在,最关键在于“寻得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详细说来便是向下探寻,融合边界。大一上的我尝试过很多,学习过很多,同样也失败过很多,但当我在启真湖前码完字抬眼撞见波光粼粼,当我忙里偷闲骑车绕东区飞驰一个大圈,我真切地感受到一种因为自由的淡定,与勇气。
终于理解为何西南联大的精髓只在那“自由”一词。
所以相信下学期的我,还是不会卷一些bonus,还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学生,热爱探索,穿越边界。

生活

社交

本就是很独立的人,似乎上大学之后也没想着怎么去经营自己的社交,许多相遇,皆自偶然。
首先是205宝藏室友,感激+崇拜!说实话我这个生活小白能遇到这三只真是非常的幸运,而且因为室友又厉害又认真学习所以不敢随意开摆 (?)
然后就是许多意想不到的结识,讲座、辩论赛,甚至微积分课,这也是“诺哥”这个新名字的由来。
也遇到志同道合的灵魂,也有幸得到学长学姐的指点。其中特别崇拜严学姐,她的“竞技精神”和“光锥理论”给我带来莫大的启发!当然不乏一些联络的保持,和夏令营好友的互相对话与鼓励,和高中挚友的日常分享,还有和某深的不知道话题怎么来和走向哪儿的几次聊天。嗯,他真的是给了我很多坚持下去的理由和指点,或许其本人并不所知但还是很感激。又回到某话题上来了哎,确实高考后的《微光》有一部分的更新是来自某深,但是我还是坚持感情这种事情随缘就好,不过我发现我现在对学业的兴趣似乎远大于对上述问题的想法,那么还是先认真工作其余再说叭。
总的来说大一上很多时候是“自力更生”,因为学习地点的流动性似乎很难在短时间内与他人建立多么深的羁绊,再加上我自身的独立性格,似乎新的牢固关系的产生还需要一段时间。不排斥这种状态,这个世界上,有一些牵挂,有一些期待,纵使不多那也足够。

合作

说实话我之前是非常不喜甚至排斥“小组合作”这种玩意的,形策课的悲惨经历更是加深了我的观念,以至于看到人数大于一的项目就天然地想要拒绝。但“云创”的面试让我的想法有所改变,“只读不回”的队友,希望不要遇上,如若真的遇上,不要勉强自己,更不要轻易忽略力量汇聚的强大所在。珍惜能和优秀队友合作的机会,也努力提高自己不要成为那个拖累团队的人。“猛兽总是独行,牛羊才成群结队。”鲁迅这句话不是逃避合作的借口,我认为这是对自身独立思维,不盲从不轻信的提醒。观点碰撞与独立思考,本就不是二者取一,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另外一点便是对团队中leader的看法。初中时当班长也算是小小的初次历练,高中时两手一挥只在班委上挂了个名。对leader的看法一直很矛盾,其实内心深处不反感甚至有些跃跃欲试,可是一想到现实团队中的诸多不确定因素又打了退堂鼓。说到底,还是对“不可控”的恐惧。但是大一上几次简短的领导经历似在鼓舞我重新去尝试一番,毕竟,骨子里还是不甘受控的感觉。leader意味着更大的责任,更多的孤独,更加的未知,但这些既是危险亦是魅力所在啊。
大一上的结束,意味着一些观念的改变,和一些想法的出现。

对接下来的展望

不停止的思考、探索。
希望自己能找到平衡点的更优解,多读些书,能更体察他人的情绪(当然前提是值得)。
努力学习,追赶新的小目标,同时我想继续思考计科这个专业内部的东西,觉得这很有可能是下一次总结的重点。
坚持锻炼,好好吃饭与睡觉。
简单来说,读懂里尔克和写好代码,这就是我2022的愿望。


文章作者: Chen'nuo
版权声明: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別声明外,均采用 CC BY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来源 Chen'nuo !
  目录